第160章 总指挥官
所以关程现在只想赶紧把卫书洵从他的学生中踢出来,反正两人都在航空中心,在这里教也一样。
卫书洵磨磨蹭蹭的,终究还是拿到了博士学位,依依不舍的被关程教授踢出a大。在他拿到博士学位不久后,即接到西林航空工作的要求,让他写一个载人航空的项目计划书。
据说,航空中心预计在两年后再次开启载人航空的项目,李部长说,闲着也是闲着,不如学着写个项目计划书。
“是啊,学好了以后帮你打杂。”卫书洵嘟囔,很明白等他学会后,李部长肯定会把这些杂务丢给他。
不过他也习惯了,航空中心不知道是不是特别喜欢使唤年纪小的人,经常有其他部门把工作扔给他。但因为对方都是老教授,卫书洵也只好乖乖做了。可能使唤他使唤顺手了,明明也有新人进来,老教授们要找人使唤的时候,还是会直接找他。
李部长叫他写一个载人航空的项目计划书,卫书洵便按照两年后的计划来写。参考了以前的项目计划书,才发现比想像中困难得多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载人航空就是载着宇航员上天飞一圈,对普通研究员来说,载人航空的研究就是最高技术的制作与合并,但事实上,航空工程是为了开展生命科学,材料科学,微重力科学以及流体物理学等各个方面的研究,只不过以载人航空的形式,将它们展现出来。
在研究的过程中,还包括对大气层,气象,天文,制造业等等的辅助研究,这些技术,在最后都会被转移到军用或民用中。航空工程,不过是研究这些技术的一个过程。
要注意的东西比想像中多得多,但很奇异的,因为一直给各个部门打杂,要安排它们的工作并不觉得困难。哪个部门负责哪些方面,现在的研究进度如何,卫书洵知道得一清二楚。
不过他还是踏踏实实的到各个部门确认,有些部门的新研究还没得出成果,卫书洵就耐心的一遍遍过问,能帮忙也尽量帮忙。
有些论文甚至需要花费十几年才能写完,他等待这点时间又算得了什么,反正正式开始是两年后。
花了近半年时间,项目计划才做了一半,卫书洵后来和邓宁维电话聊天时,听说邓宁维也被逼着写项目计划书,而且邓宁维已经快写完了,卫书洵简直嫉妒死了:“我也好想快点写完,但草率完成肯定会被骂死,认真写好的话,一定会多加一份杂务,我真是纠结死了。”
邓宁维哈哈大笑:“北华航空没有过载人航空研究,所以我写得怎么样都没人能说我,但我对自己有信心,肯定写得比你好。”
卫书洵点头:“我知道,不过我也不会输给你的。”
学习机曾经给卫书洵发布过一个任务,让他学完《dsp》《arm》《soc》《cpld》《frga》等几项技术,这些系统分别代表了目前最顶尖的微处理,系统,芯片,逻辑等等技术,也是人工智能的核心。要卫书洵完全理解这些技术后,吸收了他的知识的学习机,花了一个月时间对自己进行了升级。
要说升级有什么效果,在卫书洵这里没怎么看出来,但是周泉那里,因为周泉发已经全心全意辅助卫书洵,学习机从他的身体中脱离,让卫书洵看到了他的分体。
学习机的分体只是一个米粒大小的纳米生物机器人,原本是设定是脱离人体即停止运行,但升级后的学习机表示分体仍旧能继续运行。
见卫书洵一直摸着头说:“就是这东西在我脑袋里?”学习机不太高兴,用平板的电子声说:“我比它还要小,精密度和智能度更高!”
“是是,我知道你更好。”卫书洵笑着请同事帮忙做了个人型机器人,把分体装入核心后,机器人就成了学习机的身体。
“好像很好玩。”分体和本体是相连的,学习机能体会到分体的动作,声音微微扬起。
这个机器人只有人的大腿那么高,看起来像小孩一般,卫书洵也把他当小孩看待,全他弄了很多积木。
学习机说:“我不需要,给我网络和电脑,我想知道人类是怎么操作电脑的。”
于是学习机迷上了网游。
这些都是题外话,学习机的升级除了拥有一个身体外,最重要的是,他学会了运用自己数据库中的资料。
过去,他只能单纯将自己数据库中的资料提出来给卫书洵,连能不能用都不知道,全靠卫书洵自己学习和摸索。现在他却可以灵活运用数据库中的资料,卫书洵花了半年都没完成的航空项目计划书,学习机只花了一天就完成了。
卫书洵和自己的一一进行对照,只能无奈的表示,电脑果然比人类完美多了,学习机的计划书中,他找不到一丝错误。
“不过,光磁功率转换是什么?我不记得我们有这项技术。”
“在我的记录中有这项技术,大概是之后才研究的,总归是你们人类的技术。”学习机答。
“这样也太草率了。”不过学习机提供的计划书中,都是属于这个年代的技术,至少说明光磁功率转换是这几年内研究出的新技术。还有其他一些快速激光,碱金属等新材料,都是现在还没研究出的,至少卫书洵没有见过也没听过。
卫书洵查询了一下,发现这些技术果然都还处于研究中,嗯,既然学习机这里有完美的计划书,他干脆帮这些部门研究出来好了。
这么打算的卫书洵,继续抱着作航空项目计划书的借口在各个部门打转。他有学习机的完整资料,看到哪项研究陷入瓶颈时,就假意提醒一下。航空中心早就知道卫书洵在研究上是个天才,特别特别有灵感,所以对他的话都很重视,于是在卫书洵的引导下,很多项目提前诞生。
耗时一年,卫书洵交出了那份完美的项目计划书。
以学习机的那份计划书为底,再根据航空中心的实情修修改改,最终完成的计划书,连学习机都说,找不到可以更改的地方。
卫书洵对此很得意,又有些纠结。他又要多一份杂务工作了。
李部长被卫书洵的计划书震惊了,他本意也只是让卫书洵练习而已,载人航空的正式项目计划书,他们肯定是要另外写的。只是这是航空指挥官的工作之一,所以要一直让他练习,练到写好为止。
北华航空的邓宁维半年前就已经交出了优秀的项目计划书,卫书洵慢了半年,但这半年内,他做得更多的事是帮助各个部门突破技术瓶颈,所以李部长对卫书洵更加满意。不只他,其他观察的老教授也同样如此。明明不是自己的部门和研究项目,但只要叫到卫书洵,他不管忙到多晚,都会尽心尽力陪着一起研究,成功了他的名字也不会记录在研究员中,他却毫不在意。
虽然还没有成为航空指挥官,但其实卫书洵已经在做着指挥官的工作。
然后,在李部长以为卫书洵早就忘记写航空项目计划书时,卫书洵交出了他的项目计划书。
完美无缺!
只能用完美无缺来形容。
太详细了,这份需要十多个部门的人共同撰写的项目计划书,因为卫书洵对各个部门太过了解,直接自己把它写上去,详详细细,清清楚楚。只要照着这份计划书,甚至不需要思考就能完美的制造出一艘载人火箭了。
“书洵,这是你写的?”
“是的,怎么样?”卫书洵好奇的问。
“你去通知各部门负责人来开会。”李部长答。
“哦。”
经过卫书洵的通知,很快各部门负责人到来,李部长拿着卫书洵的那份项目计划书进入会议室,之后众人连开三天会议,对计划书中的技术和各项数据进行确认,最后所有负责人都不得不点头。
这是一份毫无差错的,完美的计划书。
西林航空中心也不用再另外写计划书了,直接把这份交给科学院审查。听说北华航空也想开展载人航空项目,也提交了一份项目计划书,绝对没希望了哈哈哈哈哈!
又半年后,载人航空研究再次展开,科学院仍旧选择了西林航空。与命令一同下发的,还有卫书洵的任职书。
经西林航空正式申请,任命卫书洵为航空总指挥官。
卫书洵完全不明白自己怎么突然就成总指挥官了,但是各位教授都说,他很适合这个职位,国家科学院也是经过重重审查才同意的,卫书洵就被老教授们赶上工作岗位了。
不管合不合适,有工作就把它做好,这是卫书洵对自己的要求。
总指挥官要做的工作很多,首先是调动人员,从数万人才储备档案中挑选几千个合适的研究员,还有外围的技术员等等,即使有学习机从旁辅助,卫书洵也花了一个多星期才准备弄好名单。
李部长等人审阅后表示满意,才正式下发调令。
随后又是各种工具,仪器,材料,计划书等等后勤工作要提前安排,等正式开始时,还得随时跟进各部门的研究,务必保证时限内的进度。
载人航空研究正式展开后,科学院便发布了新闻,和以前一样,允许部份媒体进入航空中心采访。记者不能进入各部门,只能在放置大型仪器的外厅进行采访,受访的教授也不会跟他们说太详细。
因为最近每隔四年就进行一次载人航空,大家都习惯了,没有什么特别的爆点。于是看到路过的卫书洵时,好几位记者都冲过去。
“你们要干什么?”两名护卫军官把卫书洵护在身后,手已经扶上枪柄。
记者看到他们的神情,不敢再跑,着急的问:“卫书洵,我们可以采访你吗?”
好几个话筒都递到跟前了,卫书洵还能说什么,点头:“可以。”
在他点头后,两名护卫军官才退开,但仍站在他左右以防万一。
记者先是问了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,比如打算什么时候飞行,航天员的训练如何之类的,后面就开始歪题了:“卫书洵,你现在在航空中心负责哪方面工作?”
卫书洵笑了笑:“算是打杂的吧!”
什么事都得做,从来没体验过坐在办公桌后面只负责发布命令的悠闲感,卫书洵觉得自己就是个打杂的。
记者追问:“你是说,你在航空中心的工作不如意吗?那你打算重回娱乐圈吗?”
因为答应过粉丝会放上自己的照片,所以卫书洵经常在网上发布自己的照片,有时候是自拍照,有时候是同事拍的工作照片,总之,这张脸就是360度无死角,完美的让粉丝类叫。因此卫书洵一直在网络中保持着很高的人气,一说到美男,必有卫书洵的名字。
卫书洵失笑:“小姐,你又不是娱乐版块的,小心老板罚你。我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,永远不打算离开。”
后来听记者们说,卫书洵的这一小段采访让电视台涨了好几个百分点。因为一直播放的都是头发花白的老教授,猛然出现一名美男,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。喜欢卫书洵的粉丝看到男神穿着实验白袍,呆在他们仰望不可及的航空中心,只觉男神各种高大上,而不认识卫书洵的人,觉得单看这张脸养养眼也好——主妇们如此说。
后来卫书洵上网时,看到有粉丝说,已经把卫书洵的采访视频剪下来,告诉妈妈自己的偶像是一名在航空中心工作的研究员,高材生,于是妈妈再也不阻止她追星啦!
卫书洵哭笑不得,摇摇头,继续回到工作中。
经过航空中心四千多名研究员的共同努力,在半年后,载人火箭顺利完成。
这天,正巧是8月15日,火箭被命名为嫦娥一号。
卫书洵谨慎的坐在总指挥台前,身旁是副指挥官邓宁维,他拍拍卫书洵的肩:“书洵,镇定,你已经做得很好了,所以绝对没问题。”
卫书洵点点头,深吸口气,扶了扶耳麦:“现在是9点08分,再次向气象局确认天气情况。”
“是!”
“其他部门最后一次调控,确认数值。”
“是。”
汇报一一上来,天气稳定,没有异象,火箭的数值准确,宇航员们已经做好升空准备。
9点35分,卫书洵下达发射命令。
运载火箭在人们眼中不过是一瞬间的升空,但总控台却必须以秒为单位工作。
飞行速度是多少,几秒中会到达大气层等,连计算机都来不及,这方面的计算是测算部的工作。还好航空中心天才多,测算部的头脑比计算机运行快多了,直接通知卫书洵:“还有3秒即将进入大气层。”
卫书洵立即下令:“一级火箭3秒后关闭脱离。”
“已脱离。”
“二级火箭启动。”
“已启动。”
火箭离开大气层后,测算部继续报告:“火箭有些偏离预定轨道。”
“立即启动6号助推器,动力定为!”
通过屏幕成像,可以清楚的看到火箭在助推器的作用下慢慢的改变飞行方向。
“已调整,2秒后将进入预定轨道。”测算部再次提醒。
“关闭助推器,三级火箭2秒后脱离。”
在总控台一道道命令不间歇的控制下,载人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。对普通民众来说,不过是看着火箭飞上宇宙,没有掉下来,新闻里只是欣喜的报道又一次的载人航空成功。
没有人知道,在这背后,有多少人,付出了多少心血。
看到火箭进入预定轨道时,卫书洵靠在椅背上,才发现自己后背都被汗水浸湿了。
这是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感受,都可能造成火箭偏离轨道甚至坠毁,卫书洵神经紧绷,放松以后觉得自己像断了一根旋似的,动也不想动了。
但是,这只是他个人感觉。在其他人眼中,第一次进行航空指挥的卫书洵从头到尾面无表情,极为冷静,完美的解决了差点出现的问题,优秀的无可挑剔,无可质疑。
这一年,卫书洵28岁,成为航空史上最年轻的总指挥官,并被载入航空史册。
(我觉得在这里完结都没问题了,当然,还没完结。
记得收藏我新坑啊,《假装男神的日子》么么哒。)
展开全部内容